汇集你关注的头条资讯,优你好看!— 汇优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投 > 创业 > 正文
分享到:

创立了维基百科的人,竟然要颠覆维基百科?

2018-04-25 00:07:27 来源: 编辑:汇优网 浏览:

来源:硅谷密探(微信:guigudiyixian)

“维基百科里很多词条的质量,实在太一般了!”

“几亿用户的网站,真正贡献文章的竟然只有一千多个人,为什么不能找更多更专业的贡献者来一起做一个真正的在线百科全书?”

这一连串的吐槽维基百科的不是别人,正是基百科联合创始人Larry Sanger (拉里·桑格)。这位专门研究知识论的哲学博士在离开了维基百科 16 年后,仍然在关注着平台的发展情况。

创立于 2001 年的维基百科(Wikipedia),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编辑、修改内容的网络百科全书,目前有 560 万英文词条、 100 万中文词条,以 299 种语言,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网站之一

最重要的是,作为全球用户访问量排名第五的维基百科,实际上却是一个非营利性的机构。相比其他像 Facebook、谷歌、苹果、亚马逊等科技大公司收集用户数据做广告,零广告的维基百科,宛如互联网行业的一朵奇葩。

然而,为何创始人 Larry 对目前维基的状况颇多微词?他当初是如何创立这样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网站的?如今,他又要如何用区块链助力百科全书领域?

小探前不久在硅谷的一次区块链大会上,采访到了作为演讲嘉宾的 Larry Sanger。对于这些疑惑,今天为你一一解答。

内向书呆子却改变了世界

自称小时候 “视力不好,听力也有些障碍” 的 Larry,从小最喜欢一个人带着厚厚的眼镜埋头读百科全书,然后以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一些本不是他这个年纪该思考的深刻问题。

而他的长辈,自然也就成了这位小苏格拉底的提问对象,不过 Larry 也因酷爱刨根问底而被周围的人嫌弃。

比如,在目睹了自己年长的兄弟姐妹和周围小青年们因为吸毒、酗酒、犯罪而堕落后,他开始像个哲学家似地提问:大麻、酒精、暴力,真的那么“酷”吗?人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知识才能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何才能获取这些知识呢?

再比如,每周日随父母去教堂的他,直接问牧师:什么是灵魂?什么是思想?什么是精神?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由于牧师不能给 Larry 一个让他满意的回答,不久后他便不再去教堂了。

“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告诉自己:除非你确信一件事物的含义,否则不要轻易相信它;在相信它之前,你要问问你自己相信它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不就是我们说的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嘛!这也成为了 Larry 日后为人处世,以及创办维基百科的原则 —— 对每一个概念的格物致知。

谈到创立维基百科,首先要从 Larry 的哲学家之梦的破碎谈起。

大学一年级时的 Larry

热爱思考各种复杂问题、一心追求真理的 Larry 在高中时就立下了此生必做哲学教授的志向。在博士阶段,Larry 把知识论作为自己的哲学研究课题,从理论层面研究“到底什么是知识”。

然而,在做助教期间他 “对学术界深感失望”,而且 “不受学生欢迎”,受了双重打击的 Larry 决定放弃学术事业。

哲学家梦破碎的 Larry 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刚刚兴起的互联网。

1999 年,在署名为“客观哲学讨论” 的网络聊天室里,Larry 遇到了后来成为维基百科另一位创始人的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这位商科出身的吉米,对哲学知识论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左为 Jimmy,右为 Larry

“我当时在聊天室里提到了自己想办个关于百科全书的网站的网站,Jimmy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他的 Bomis 公司,现在就开始运营这个网站。”

Larry 欣然答应了 Jimmy 的邀请,创立并开始以主编身份运营 Nupedia 这个全球首个“网络版百科全书”的项目。

维基百科的雏形也由此开始。

从 Nupedia 到 Wikipedia:一波三折

虽然是主编,在 Nupedia 创立之初的日子里,Larry 却身兼数职。除了编辑词条,还要维护社群。由于最初没有设计师搭建网页,Larry 只能先把之前网上社群里成员的邮件地址一个一个抄下来,组成邮递清单(mailing list), 再把要创立的词条发送给大家。

“我成为了一个单打独斗的创业者”,回忆起当时的那段经历,Larry 苦笑着说。

虽然之后 Nupedia 有了自己的网页,但 Larry 与吉米发现,由于每篇文章要像发论文似地通过“同行评议”才能放到网上,四个月的时间他们只完成了 12 个词条的编写。以这样的速度,编到何年何月才能完成一本百科全书的编写?虽然开始有志愿者们陆续参与词条的编写,但是由于专业人数有限,文章的总体质量并不乐观。

Nupedia 过慢的创建词条速度让二人十分着急。屋漏偏逢连夜雨,不巧的是,《大英百科全书》也在此时宣布网络版免费对公众开放,Nupedia 无论质量、还是速度,都完全没有优势。

但很快技术上的突破,让情况有了转机。

2001 年年初,Larry 在和朋友吃饭时听说了 “维基” (Wiki) 这一概念。这是 1994 年程序员 Cunningham 发明的一套最初用于合作设计软件的系统。

“Wiki Wiki” 在夏威夷语中是“快”的意思,这也体现了这一系统的最大特点:允许多人对同一个文本进行编辑、修改,使得文本的产出速度更快。由于系统中保留所有的历史版本,用户可以比较文章优劣,还可以随时撤回修改。

虽然在今天听起来,这和一个分享的谷歌文档没有什么差别,但百科内容生产速度的巨大提升,却为日后维基百科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这个改变了维基百科命运的点子,一开始差点被毙掉。在听到 Wiki 这一系统的原理后,Larry 马上跑回家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 Jimmy,“维基”这一新技术将是加快 Nupedia 运行速度的最好方式。

然而 Jimmy 却对此十分犹豫 ,社群成员对此也没有兴趣。

“他们不支持这个想法,只有我一个人相信这个“维基”技术可以拯救我们的百科全书梦想,” Larry记忆犹新。

力排众议的Larry,在和Jimmy的多次讨论后,决定把维基系统独立发布,名字由“维基”(Wiki)和“百科全书”(Encyclopaedia)两个词合成。之后被全球读者共享的维基百科,(“Wikipedia”),在 2001 年 1 月 15 日诞生了。

(完)

文章标签:

  1. 猜你喜欢
评论